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储蓄会计核算制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6 18:34:24   浏览:90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储蓄会计核算制度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储蓄会计核算制度
建设银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储蓄会计核算工作,是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和监督储蓄业务各项资金活动的工具。为了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储蓄会计核算质量,促进储蓄业务的发展,根据《储蓄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我们储蓄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
订本制度。
第二条 建设银行储蓄会计核算的任务。
一、严格执行国家的储蓄政策和本行的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储蓄管理条例》和各项法律规定,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二、正确、及时、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准确办理现金收付,正确、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和年度决算,为贯彻政策、考核计划、指导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严密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保证记帐不错不乱。维护储户利益,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坚决同贪污、盗窃、诈骗、冒领等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三条 各级行处的储蓄业务部门,必须设置会计核算机构,配备具有一定政策业务水平和足够数量的会计人员。
省(市、区)、地(市、州)和计划单列市分行,要配备一定数量称职的检查辅导人员。
各储蓄所管辖行(处),要按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事后监督部门,对管辖储蓄所的会计出纳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根据制度和业务分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质量考核制度,确保储蓄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 储蓄会计人员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职责,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努力学习政治,刻苦钻研业务,练好基本功,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五条 储蓄会计核算,根据复式记帐原理,采用借贷记帐法。以“借”、“贷”为记帐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帐规则。
凡资产增加、负债减少,费用增加、收益减少,记借方;凡资产减少、负债增加,费用减少、收益增加,记贷方。帐表上借贷栏次的排列,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表外科目采用单式记帐法记帐,以“收入”、“付出”为记帐符号,不参加资金平衡。
第六条 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会计年度。
第七条 储蓄会计核算工作,由储蓄所、专柜、联办所、代办所(以下统称储蓄所)的会计核算和事后监督两部分组成。储蓄所通过事后监督部门向管辖行(处)会计部门并表,代办点向储蓄所并帐。
第八条 储蓄会计核算必须严格做到:
一、双人临柜,钱帐分管,章证分管,款要复点,帐要复核。
二、当时记帐,帐折(单)见面,日清日结,双线核算,互相核对,保证相符。
三、存款时先收款后记帐,付款时先记帐后付款。办理转帐业务时,先记付款帐户,后记收款帐户。
四、办理现金收、付发给储户号牌,按号核对,呼号收付。
五、定期核对帐务,做到帐据相符、帐帐相符、帐款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六、领交现金必须坚持双人武装押运,必须用运钞车接送,运钞车不得搭乘无关人员。
七、重要单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其中有价单证应视同现金管理。严格出入库、领发、交接等手续。
八、业务公章、个人名章必须按规定范围使用,妥善保管,做到章在人在,离柜收起。每日营业终了,业务公章、有价单证必须入库保管;重要空白凭证、帐簿、报表入库或入保险柜保管。
九、机构撤并,人员调动,临时代班或轮班,都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十、储蓄存、取款凭条,原则上应由储户自己填写。如储户填写确有困难,可由他人或经办人员代填,但储户必须在凭条上签名或打指印。
十一、凭印鉴支取的储蓄存款,在支取时应折角验印,严格审查。
第九条 事后监督人员与其被监督的储蓄所人员,不得互相顶班代岗。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凭证
第十条 会计科目
储蓄会计科目是体现国家储蓄政策,综合反映储蓄业务资金活动情况,统一会计核算内容,考核计划、分析储蓄业务状况的工具,是设置帐户的依据。
建设银行储蓄业务使用的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损益类三大类。
会计科目和代号由总行统一规定。各省(市)、区分行和计划单列市分行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在会计科目之下设二级科目核算,但在上报总行会计报表时,应并入总行规定的有关科目内。
一、储蓄业务使用的会计科目、代号和核算内容
1.表内科目:
(1)资产类:
518现金
核算储蓄所办理业务时,发生的现金收入、付出和结存。下设“储蓄所现金户”。存入或领入现金时记借方,付出或上交现金时记贷方,余额在借方。
563上年内部往来
核算上年度“内部往来”科目余额。新年度开始,将上年度的“内部往来”科目借贷方余额全额转入本科目。“上年内部往来”科目借贷方余额核对一致后,应及时办理清算,即通过会计分录将“上年内部往来”科目余额转入“内部往来”科目。清算后的“上年内部往来”科目余额为
零。本科目如是贷方余额,为负债科目。
565内部往来
核算储蓄所与管辖行(处)之间发生的往来款项。本科目按往来单位设户。付出款项时记借方,收入款项时记贷方。本科目如是贷方余额,为负债科目。
730其他应收款
核算应收未收款项及临时性或暂时不能确定性质的付款。下设:“待查短款户”、“待查错帐户”、“代付储蓄存款本金户”、“代付储蓄存款利息户”、“损失款项和其他应收款项户”。款项转入时记借方,款项付出时记贷方,余额在借方。本科目的款项要逐笔记载,迅速处理,不
得久悬。为分别核算兑付的有价债券,在该科目下设“代兑付债券本金户”、“代兑付债券利息户”,核算代兑付债券垫付的资金。
(2)负债类:
283住宅储蓄存款
核算城乡居民购买、建造住宅的储蓄存款。下设:“整存整取住宅储蓄存款户”、“零存整取住宅储蓄存款户”。存入时记贷方、支取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285定期储蓄存款
核算城乡居民存入的各种定期储蓄存款。下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户”、“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户”、“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户”、“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户”、“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户”。存入时记贷方,支取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287活期储蓄存款
核算城乡居民存入的活期储蓄存款。下设“活期储蓄存款户”。存入时记贷方,支取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289保值定期储蓄存款
核算按规定给予保值的定期储蓄存款。下设:“整存整取保值定期储蓄存款户”、“存本取息保值定期储蓄存款户”、“华侨(人民币)保值定期储蓄存款户”。存入时记贷方,支取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293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核算个人购买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下设:“记名大额存单户”、“不记名大额存单户”。购买时记贷方,支取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295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核算城乡居民存入的定活两便储蓄存款。下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户”。存入时记贷方,支取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717应付利息
核算按规定列入本年成本的预提定期储蓄存款利息。下设:“储蓄定期存款利息户”、“保值定期储蓄贴息户”。预提利息时记贷方,支付利息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729其他应付款
核算应付未付款项及临时性或暂时不能确定性质的收款。下设:“待查长款户”、“应解汇款户”、“待付托收款户”、“待查错帐户”、“待交邮电费收入户”。转入时记贷方,销帐付出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本科目的款项要逐笔记载,迅速处理,不得久悬。为分别核算发售的有
价证券,在该科目下设“应解债券户”,核算出售债券应上缴管辖行处的款项。
(3)损益类:
852利息支出
核算本行吸收的各种存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下设:“活期存款利息支出户”、“定期存款利息支出户”、“保值定期储蓄贴息支出户”。支出时记借方,按季划转会计部门,结平余额。
855手续费收入
核算本行收取的各种手续费收入。本科目按手续费的种类设户,收取手续费时记贷方,按季划转会计部门,结平余额。
856手续费支出
核算本行委托其他单位代办业务而支付的手续费支出。本科目按手续费的种类设户,支付时记借方,按季划转会计部门,结平余额。
861营业外收入
核算正常储蓄业务以外的收入。下设“物、料等变卖收入户”、“出纳长款收入户”、“其他收入户”。核算未兑付的奖品变价收入、出纳长款、其他物品变价收入、长期不动户余额按规定转入等款项。收入款项时记贷方,按季按户划转会计部门,结平余额。
866营业外支出
核算财产意外损失、出纳短款、赔偿金等支出。下设“非常损失支出户”、“出纳短款支出户”、“赔偿金支出户”、“其他支出户”核算。支出时记借方,按季按户划转会计部门,结平余额。
2.表外科目:
014未发行国家债券
核算代理的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保值公债及国家其他债券的领入、发出和结存。在“有价单证登记簿”下设户分年度按面额登记。领入时记收入方,发出或售出时记付出方,结存在收入方。
015未发行金融债券
核算金融债券、国家投资债券等的领入、发出和结存。在“有价单证登记簿”下设户分年度按面额登记。领入时记收入方,发出或售出时记付出方,结存在收入方。
016未发行其他债券
核算代理国家投资公司、企业部门发行的债券领入、发出和结存。在“有价单证登记簿”下设户分年度按面额登记。领入时记收入方,发出或售出时记付出方,结存在收入方。
017已兑付国家债券
核算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保值公债及国家发行的其他债券的兑付、收缴。兑付缴回时作收入登记,上缴、销毁时作付出登记。
本表外科目按种类分年度设户。
018已兑付金融债券
核算金融债券、国家投资债券的兑付、收缴。兑付、缴回时作收入登记,上缴、销毁时作付出登记。
本表外科目按种类分年度设户。
019已兑付其他债券
核算除国家债券、金融债券以外的其他债券的兑付。兑付、收回时作收入登记,上缴销毁时作付出登记。
本表外科目按种类分年度设户。
050重要空白凭证
核算重要空白凭证的收入、发出和结存。设置“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按凭证种类分户登记。领入时记收入方,发出或使用时记付出方,结存在收入方。
051有价单证
核算有价单证的领入、发出和结存。设置“有价单证登记簿”按有价单证的种类、面额分户登记。领入时记收入方,发出或发售时记付出方,结存在收入方。
052代保管有价单证及物品
核算代客户保管的有价证券。设“代保管有价单证登记簿”按委托人分单证种类分户登记。代保管时记收入方,客户取出时记付出方,结存在收入方。
二、会计科目、帐户变更
1.在年度开始时变更的,要结合上下年度帐目结转办法,填制“会计科目结转对照表”调整会计科目,明细帐按新科目隶属的帐户进行结转。
2.在年度中间变更的,要采用“会计科目调整表”,并填制同一方向红字、蓝字凭证调整新旧科目余额。
第十一条 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储蓄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办理收付款项和记帐计息的依据,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一、储蓄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性质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两类,各项业务必须根据审查合格的原始凭证办理。
具备记帐凭证条件的原始凭证可以代替记帐凭证;不具备记帐凭证条件的原始凭证,应另填制记帐凭证,原始凭证作附件。
储蓄会计核算使用的会计凭证,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基本凭证和专用凭证两类。
1.基本凭证有:
现金收入凭证
现金付出凭证
转帐借方凭证
转帐贷方凭证
特种转帐借方凭证
特种转帐贷方凭证
内部往来划收款报单
内部往来划付款报单
内部现金交款单
内部现金提款单
重要单证领用(出库)单
重要单证入(退)库单
表外科目收入凭证
表外科目付出凭证
科目日结单
2.专用凭证有:
活期储蓄存折
活期储蓄存款凭条
活期储蓄取款凭条
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开户单
定活两便储蓄存单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开户单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折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凭条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取款凭条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开户单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单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取息凭条
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开户单
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单
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取款凭条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购买凭证
储蓄存款利息清单
储蓄存款异地托收委托书
储蓄存款同城划款委托书
储蓄挂失申请书
储蓄业务收费凭证
代办费计算清单
储蓄代办费收据
现金科目结帐单
凭证整理单
购买债券交款单
债券兑付清单
委托代保管有价证券收据
委托代保管有价证券申请书
活期储蓄年度结转利息清单
更换印鉴申请书
储蓄业务查询(查复)书
二、储蓄会计凭证必须具备下列要素:
1.年、月、日;
2.帐号、户名;
3.大小写金额及人民币符号;
4.内容摘要及附件;
5.会计分录和凭证编号;
6.储户印鉴;
7.现金收、付讫戳记;
8.经办人员名章及业务公章。
三、编制或受理的会计凭证,应认真审核以下内容:
1.是否为本单位应受理的凭证;
2.凭证使用是否正确,内容填写和附件是否齐全;
3.帐号、户名是否相符,印鉴是否真实;
4.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有无涂改;
5.存款是否到期,是否挂失;
6.计息、收费、预提利息、代办费等的计算方法与数字是否正确;
7.科目、帐户名称使用是否恰当。
会计凭证审核无误,应迅速处理,如发现差错,应按规定更正。会计凭证的内容与数字不得涂改,发生填写错误,应重新填制,原凭证作废。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
储蓄会计凭证的传递,包括从储蓄所编制或受理凭证开始,到事后监督部门最后整理装订和保管凭证为止的全过程。
凭证的传递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手续严密、先外后内、先急后缓,既方便储户,又要遵守记帐规则。各种凭证必须由银行内部传递。
五、会计凭证的整理装订和保管
会计凭证是重要的会计档案。事后监督部门必须在事后监督工作完成后,将各储蓄所的会计凭证分别整理装订。
装订的次序是:
按所分日,按科目代号次序排列;先表内后表外;科目内凭证先借方后贷方、先现金后转帐;表外科目先收入后付出,原始凭证附于记帐凭证后面,并加盖“附件”戳记。
装订时要折叠整齐,加上凭证封面、封底,由装订人员在装订线封签处盖章,凭证过多可分册装订,凭证过少可以合订。
凭证装订后记帐凭证和附件不得取出。如有补进凭证或附件,应粘贴在有关凭证后面,在骑缝处加盖个人名章。
会计凭证不得外借,司法部门和有关单位处理案件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查阅时,应按规定手续办理,并进行登记。

第四章 帐簿设置与记帐规则
第十二条 帐簿设置
储蓄会计的帐务组织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部分。管辖行(处)通过建立副本帐对全辖储蓄所帐务进行全面的事后监督,以保证储蓄会计核算的完整和准确。
一、储蓄所的帐簿设置
储蓄所的会计核算包括从受理或编制会计凭证开始,直至编制营业日报表的全部核算过程。储蓄所会计核算应设置以下帐簿:
1.总帐:
总帐是综合核算的基本帐簿,又是综合核算统驭明细核算的重要工具,总帐按一级科目设置。
2.明细分户帐:
分户帐是明细核算的主要形式。按具体对象立户。根据记帐凭证逐笔连续记载,明细反映各个帐户的资金活动情况。在储蓄会计核算中,由于形式和用途的不同,分户帐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卡片帐:
整存整取、定活两便、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使用存单的储蓄存款,均采用卡片帐形式,即在开立存单时,以其套写的一联为分户帐。
(2)专用帐:
活期储蓄、零存整取等使用存折的储蓄存款,采用在开户时依据原始凭证另填专用分户帐的方式记载,以便结计存款发生额及余额和计息积数。
(3)明细帐:
用于内部往来、利息支出、手续费收支、其他应收应付、应付利息等资金的明细核算。
(4)储蓄存款科目分户日记帐:
按储蓄存款类科目的二级科目、分档次设户记载。用于储蓄存款科目、帐户的轧帐。
3.登记簿:
登记簿用作总、分帐户的补充、会计事项的备查、考核以及表外核算的详细记录。储蓄所应设置以下登记簿:
开销户登记簿、挂失登记簿、现金登记簿、储蓄存款异地托收登记簿、交接登记簿、差错登记簿、查库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有价单证登记簿(未发行的有价单证登记簿、已兑付的有价单证登记簿)、代保管有价单证登记簿、储蓄存款同城划款登记簿等。
二、事后监督的帐簿设置
事后监督分为综合核算和监督明细核算两部分。事后监督部门是通过审查凭证、登记帐簿、汇总帐务、编制报表一系列会计核算过程,对所辖储蓄所进行监督。事后监督部门应设置以下帐簿。
1.事后监督综合核算的帐簿设置:
(1)总帐:
按会计科目设置,根据汇总的科目日结单记载,是编制会计报表,向会计部门并表的依据。
(2)储蓄存款科目分户日记帐:
按储蓄存款类科目的二级科目、档次设置,根据汇总的凭证整理单记载。
(3)登记簿:
记帐凭证、帐簿、报表保管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有价单证登记簿、会计印章使用保管登记簿、交接登记簿。
2.事后监督明细核算帐簿设置:
(一)副本明细分户帐:
(1)副本卡片帐:
整存整取、定活两便、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使用存单的储蓄存款,采用储蓄所送来的副本卡片帐设立。
(2)副本专用帐:
活期储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等使用存折的储蓄存款,按储户设立副本活页帐。
(3)副本明细帐:
用于所辖储蓄所的内部往来、利息支出、手续费收支、其他应收应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的核算,按帐户设立副本明细帐。
(4)副本储蓄存款科目分户日记帐:
按储蓄存款类科目的二级科目、分档次设户记载。用于储蓄存款科目、帐户的轧帐。
(二)登记簿:
①副本登记簿:
储蓄存款挂失登记簿、代保管有价单证登记簿、储蓄存款异地托收登记簿、储蓄存款同城划款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有价单证登记簿(未发行的有价单证登记簿、已兑付的有价单证登记簿)等。
②自设登记簿:
差错登记簿、交接登记簿。
第十三条 记帐规则
一、各项帐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逐笔(或汇总)记载。记帐前要认真核对科目帐号户名,按照业务发生的时序和记帐凭证的内容逐笔逐项记入有关帐户,并由记帐和复核人员签章负责。
二、记帐要求做到数字正确、摘要简明、方向准确、字迹清楚。
三、帐簿要用蓝、黑墨水或炭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记帐;套写的帐页可用双面复写纸用原珠笔书写;红色墨水只能用于冲帐或划销。
四、记载帐簿时,文字和数字应靠横格底线书写,约占全格的二分之一;摘要栏文字一行写不完,可在下一行续写,但发生额和余额应写在最后一行文字的金额栏内。金额无角分的,应在角分格中写“0”,不得空格或划“—”;帐簿上余额的“借或贷”栏,余额在借方的填“借”字
;余额在贷方的填“贷”字;余额结平的填“平”字;并在余额栏的元位上写“—0—”符号。
五、各种帐页的帐首必须填写齐全。每张帐页记满结转次页时,应将前页最后一笔业务的日期、余额、利息积数记入新帐页的第一行,并在新帐页的摘要栏加盖“承前页”戳记。
六、帐簿要连续记载,不要留空格。如因漏记发生空格、空页时,应在摘要栏用红线从右上角至左下角划销。
七、帐簿上的各种记载,不得涂改、挖补、刀刮、皮擦或用药水销蚀,发生记载错误应按错帐冲正办法处理。
八、帐页一经启用,不得抽换。
九、月度结束,总帐必须办理月结。月结时将各科目的借贷发生额分别进行合计,并逐月结出借贷发生额累计数。
第十四条 错帐冲正
帐务处理必须严肃认真,准确无误。发生差错应用以下方法更正:
一、当天发生的差错
文字、金额写错时,应用一道红线将全行的错误文字、数字划销,将正确文字、数字写在红线上面,由记帐员在红线左端盖章证明,并由复核人员复核签章。
如错数下面已连续记载多笔帐目时,则用红字按原错记数字记入原帐户的同一方向,冲销错记帐目,在“摘要”栏注明“冲销错帐”字样;再根据原记帐凭证,重新记载,经复核盖章证明。
二、帐目记串户在当日发现的,比照上面“一”的方法更正。
三、隔日发现的差错
1.记帐串户时,应填制一张与原凭证相同的红字(金额红字)凭证,用红字记入原帐户同方向,把错误数字冲销。在“摘要”栏注明“冲销×年×月×日错帐”字样。同时,再填制一张蓝字凭证,记入正确帐户,在“摘要”栏注明“更正×年×月×日错帐”字样。
2.凭证错误,帐簿也随之记错时,应先更正凭证,按以上办法冲销后,再按更正的凭证记帐。并在原错误凭证上注明“已于××年×月×日冲正”字样。
3.明细帐未错而总帐记错,若科目日结单未错,则应比照“1”的方法更正总帐;若科目日结单错误,总帐随之记错,则应比照“2”的方法更正总帐。
四、跨年发现错帐
跨年发现错帐,在新年度冲正时,应填制一张与原凭证金额相同的蓝字反方向凭证,记入新年度同帐户,在“摘要”栏注明“冲销上年×月×日错帐”;同时,再填制一张正确数字的蓝字凭证,记入正确帐户,在“摘要”栏注明“更正上年×月×日错帐”。
五、冲正错帐影响到利息计算时,必须计算应加或应减利息或调整计息积数。
六、除当日发生的错帐冲正外,其他的错帐冲正必须经储蓄主管人员审核,并在记帐凭证上签章后,方可办理。
第十五条 储蓄所的结帐、对帐与报帐
每日营业终了,储蓄所必须根据双线核算、互相核对的原则办理结帐工作。
一、储蓄所结帐
1.记帐员结帐
(1)结计储蓄存款余额。
应按二级科目分档次核打本日动户分户帐(卡)的当日借、贷方发生额,并登记“储蓄存款科目分户日记帐”;根据昨日余额加减本日发生额,结出本日余额。同时当日发生的活期储蓄存款、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动户,应根据动户昨日余额加减本日借、贷发生额,结计动户今日余额。
其他科目应按科目结出本日借贷方发生额和余额。
(2)汇总储蓄存款利息支出。
根据当日动户储蓄存款帐卡(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帐上的付息记录)上的利息支出数分别汇总出“利息支出”与“应付利息”科目合计数。
(3)编制表外科目收入、付出凭证。
根据管辖行签回的重要单证领用(出库)单,按单证种类(有价单证分面额)填制表外科目收入凭证,重要单证领用(出库)单作附件;根据已兑付的各种债券按种类、分年度汇总填制表外科目收入凭证。
根据新签开的帐卡和作废的存单(折),按凭证种类,汇总填制重要空白凭证表外科目付出凭证;根据当日签开的有价单证记录,按种类分面额汇总填制有价单证表外科目付出凭证。
(4)核对开销户数。
根据“开销户登记簿”汇总出各科目的开销户数及结存户数。
(5)以上工作完成后,与出纳员编制的凭证整理单和科目日结单上的有关数字核对无误后,彼此盖章证明。同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分别登记各种明细帐及有关登记簿。
2.出纳员结帐
(1)整理并填制记帐凭证。
①根据储蓄存款本日发生的存、取款凭条和开户单等记帐凭证,按二级科目分档次填制“凭证整理单”,然后根据“凭证整理单”按科目填制“科目日结单”;其他科目按记帐凭证汇总填制“科目日结单”。
②根据各“科目日结单”的现金收入、付出数填制“现金科目结帐单”,并据以登记“现金登记簿”。然后,根据“现金科目结帐单”的收付数填制现金科目日结单,根据昨日库存余额,加减本日发生额,结出本日余额。
③根据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的收入、付出方表外科目记帐凭证,填制表外科目日结单。
(2)清点库存现金。
将当日的库存现金进行整理,点清金额,盘出当日库存现金余额。
(3)科目日结单经四栏轧平后,与记帐员逐一核对有关数字无误后互相盖章证明;并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总帐;根据总帐和有关帐簿编制“储蓄营业日报表”。
二、储蓄所对帐
每日结帐中,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数字核对:
1.各科目日结单借、贷双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必须相等;
2.各科目日结单的昨日余额,加减本日借、贷方发生额,必须等于本日余额;
3.各科目日结单余额与该科目所辖分户帐各帐户余额之和必须相等;
4.现金科目日结单本日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必须相等;
5.表外科目日结单与有关登记簿的数字必须相符;各登记簿的结存额必须与库存实物相符。
三、储蓄所报帐
储蓄所每日帐务核对无误后,根据总帐和有关帐簿编制营业日(月)报表,一式二份,经复核无误加盖制表、复核、负责人名章及业务公章,留存一份,一份连同会计凭证、副本卡片帐等会计资料,一并封包送事后监督部门。送包时,应进行登记并由事后监督部门签收。

第五章 储蓄存款核算手续
第十六条 活期储蓄存款核算手续
活期储蓄存款,一元起存,由储蓄所发给存折,凭折存取,开户后可以随时存取的储蓄存款。
1.开户:
储户开户时,应填写“活期储蓄存款凭条”,连同现金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审查存款凭条,点收现金无误后,发给储户对号牌,根据存款凭条登记“开销户登记簿”,编列帐号,并在存款凭条上填列帐号,加盖“新开户”戳记。凭印鉴支取的,应预留印鉴片两张,一张附在活期储蓄存款帐页上,一张附在存款凭条上送储蓄事后监督部门,在帐页、存折
和存款凭条上加盖“凭印鉴支取”戳记,然后,填写“活期储蓄存折”,记载活期储蓄存款帐。记帐时,应将存款人姓名、住址、帐号、存折总号填入帐页各栏目。在存款凭条、存折、帐页上分别加盖个人名章,连同现金一并交出纳员。
出纳员复点现金,审查存款凭条、存折、记帐无误后,分别加盖个人名章,在存款凭条上加盖“现金收讫”戳记,存折上加盖业务公章与帐页一并交记帐员,存款凭条留存。以存款凭条代替贷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贷:活期储蓄存款——××户
记帐员验对存折、帐页上的公章、个人名章齐全后,呼号核对,收回号牌,将存折交储户,帐页留存。
2.续存:
储户续存时,须填写“活期储蓄存款凭条”,与存折、现金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根据存款凭条点收现金无误后,发给储户号牌,抽出分户帐页,核对存款凭条、存折、帐页的户名、帐号、存折总号相符后登折、记帐,在存款凭条、存折、帐页上分别结计存款余额和计息积数。其余手续与开户时同。
3.支取:
储户支取时,应填写“活期储蓄取款凭条”,连同存折一并交记帐员。凭印鉴支取的,应在取款凭条上加盖预留印鉴。
记帐员根据取款凭条抽出分户帐页与存折核对户名、帐号、存折总号、余额;凭印鉴支取的,应折角验印。核对相符后,发给储户号牌,登记分户帐和存折,并结出存款余额和计息积数。然后,在取款凭条、存折帐页上加盖名章交出纳员。
出纳员复核无误后,根据取款凭条配款后,分别加盖个人名章,在取款凭条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连同存折、帐页交记帐员,取款凭条留存,以取款凭条代替借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活期储蓄存款——××户
贷: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记帐员经核对无误,呼号收回号牌,将存折、现金交给储户,帐页留存。
4.销户:
活期储蓄存款全部支取时,应做销户处理。由储户根据存折上的最后余额填写活期储蓄存款取款凭条,连同存折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根据取款凭条抽出帐页,核对无误后,发给储户号牌,登折记帐,结平存款余额,计算利息,将付息金额填入取款凭条,并填写“储蓄存款利息清单”一式二联。销记“开销户登记簿”,在取款凭条、存折和帐页上加盖“销户”戳记,连同利息清单一并交出纳员。
出纳员复核无误,在取款凭条和利息清单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根据本息金额合计配款,连同帐页和利息清单交记帐员,取款凭条留存(存折作附件)。以取款凭条代替借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活期储蓄存款——××户
借:利息支出——活期存款利息支出户
贷: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记帐员经核对无误,呼号收回号牌,利息清单由储户签收后。一联连同现金交储户,一联交出纳员,帐页留存。
5.更换存折、帐页:
存折帐页记满时,将该帐户帐首各栏、存款余额和计息积数过入新存折、帐页,在新存折、帐页的首行摘要栏加盖“承前折”、“承前页”戳记,在旧存折的最后一页加盖“过新折”戳记。凭印鉴支取的要在新帐、新折上加盖“凭印鉴支取”戳记。
旧帐页按帐户顺序妥善保管,待年终整理装订,旧存折收回作为当日存款或取款凭条的附件。
第十七条 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核算手续
定活两便储蓄存款,由储蓄所发给存单,一般50元起存,存单分记名、不记名两种,记名式可挂失,不记名不挂失。
1.开户:
储户填写“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开户单”,连同现金交记帐员。
记帐员经审核无误,清点现金相符后,发给储户号牌,登记“开销户登记簿”,顺序编列帐号,将帐号记入开户单,填制“定活两便储蓄存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作事后监督副本卡片帐,第二联存单交储户作为存款凭证,第三联作分户卡片帐。凭印鉴支取的,在第一、三联加盖预留印
鉴,并在各联加盖“凭印鉴支取”戳记,同时在各联加盖记帐员名章,然后将开户单、三联存单和现金交出纳员。
出纳员经复核无误后,分别在各联上加盖本人名章,并在开户单上加盖“现金收讫”戳记。第二联存单加盖业务公章,与第三联分户卡片帐一并交记帐员,第一联副本卡片帐和开户单留存。以开户单代贷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贷: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户
记帐员核对存单、分户卡片帐上的公章、个人名章齐全后,呼号核对,收回号牌,将存单交给储户,分户卡片帐留存。
2.支取:
储户持定活两便储蓄存单取款时,将存单交记帐员。
记帐员根据存单抽出分户卡片帐,核对户名、帐号,存单总号、金额;凭印鉴支取的,还应折角验印,审核无误后发给储户号牌。按规定计算利息、填制“储蓄存款利息清单”一式二联,在存单和卡片帐上填记支取日期、计息天数、利息、本息合计等栏,并加盖“销户”戳记,销记“
开销户登记簿”。然后,分别在销户存单、分户卡片帐及利息清单上加盖个人名章交出纳员。
出纳员复核无误后,在销户存单、卡片帐及利息清单上加盖个人名章,在销户存单和储蓄存款利息清单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根据本息合计配款,连同卡片帐、利息清单一并交记帐员,存单留存。以销户存单和利息清单代替借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户
借:利息支出——活期存款利息支出户
或定期存款利息支出户
贷: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记帐员接到卡片帐、利息清单与现金,审核印章齐全,复点本息无误,呼号核对,收回号牌,利息清单由储户签收后,一联连同现金交储户,一联交出纳员,分户卡片帐留存。
第十八条 定期储蓄存款核算手续
一、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是储户一次存入,一般50元起存,存期分为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由储蓄所发给存单,到期凭存单支取本息的储蓄存款。
1.开户:
由储户填写“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开户单”,连同现金交记帐员。
记帐员审核开户单内容无误,点收现金相符后,发给储户号牌,登记“开销户登记簿”,顺序编列帐号,将帐号记入开户单。然后,填制“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作事后监督副本卡片帐,第二联存单交储户作为存款凭证,第三联作为分户卡片帐。凭印鉴支取的,应
在第一、三联加盖“凭印鉴支取”戳记,并在各联加盖记帐员个人名章,然后将开户单、三联存单和现金一并交出纳员。
出纳员复核无误后,分别在各联加盖个人名章,并在开户单上加盖“现金收讫”戳记,第二联存单上加盖业务公章,与第三联分户卡片帐一并交记帐员,第一联副本卡片帐留存。以开户单代替贷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贷: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户
记帐员核对存单、分户卡片帐上业务公章、个人名章齐全后,呼号核对,收回号牌,将存单交储户,分户卡片帐留存。
2.到期和过期支取:
存款到期,储户持存单到储蓄所取款时。记帐员接到储户存单,经验明存单确为本所签发并已到期,根据存单抽取分户卡片帐、核对户名、帐号、存单总号、金额等内容无误;凭印鉴支取的,应折角验印,核对无误后,发给储户号牌。计算应付利息,填制“储蓄存款利息清单”一式二
联,然后,将支付日期、应付利息和本息合计分别填入存单和分户卡片帐,并加盖“销户”戳记,销记“开销户登记簿”。在销户存单,分户卡片帐及利息清单上加盖个人名章交出纳员。
出纳员复核无误后,加盖个人名章,在销户存单和利息清单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根据本息合计配款,连同分户卡片帐、利息清单一并交记帐员,销户存单留存。以销户存单和一联利息清单代替借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户
借:应付利息——储蓄定期存款利息户
保值定期储蓄贴息户
或:利息支出——定期存款利息支出户
贷: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记帐员接到卡片帐、利息清单与现金,审查印章齐全,复点本息无误,呼号核对,收回号牌,利息清单由储户签收后,一联连同现金交储户,一联交出纳员,分户卡片帐留存。
过期支取的,除按规定计算过期利息外,其他处理手续与到期支取相同。
3.提前支取:
存款尚未到期储户急需用款,可以提前支取。储户本人办理提前支取时,应提交与存单户名相同的身份证明;他人代为办理时,除提交与存单户名相同的身份证明以外,还应提交代取人的身份证明。
记帐员应审查存单真伪,是否挂失,身份证明是否合法有效,经审查无误后,在存单背面摘要登记证件内容(如单位名称、证件名称、证件号码等),然后在存单和卡片帐上加盖“提前支取”戳记。办理部分提前支取,以一次为限。支取时,储户应按未支取部分的金额填写“整存整取
定期储蓄存款开户单”,记帐员据以换开新存单,新存单的存入日期、存期、利率仍照原存单填写,但应在新存单上注明“由××存单部分转存”字样。同时登记“开销户登记簿”其他帐务处理手续与开户相同。
原存单按销户处理,并注明部分提前支取的金额和利息金额。同时销记“开销户登记簿”。其他帐务处理手续与到期支取相同。
二、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是每月按固定金额存储一次,一般五元起存,存期分为一年、三年、五年,由储蓄所发给存折,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储蓄存款。
1.开户和续存:
开户时,由储户填写“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凭条”,连同现金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经审核存款凭条、点收现金无误后,发给储户号牌,登记“开销户登记簿”,顺序编列帐号,将帐号记入凭条,然后填写“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折”,登记分户专用帐,并在凭条、存折、帐页上加盖个人名章。凭印鉴支取的应预留印鉴片二张,一张附在帐页上,另一张附在存款
凭条上,送事后监督部门。在存折、帐页、存款凭条上分别加盖“凭印鉴支取”戳记。然后将帐页、存折、存款凭条及现金一并交出纳员
出纳员复点现金,核对凭条、存折及分户专用帐无误后,在存折上加盖业务公章及个人名章后,在存款凭条上加盖“现金收讫”戳记,将存折及分户专用帐交记帐员。以存款凭条代贷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贷:定期储蓄存款——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户
记帐员核对存折、分户专用帐上业务公章、个人名章齐全后,呼号核对,收回号牌,将存折交储户,分户专用帐留存。储户按月续存时,续存的日期可在每月的任何一天,如当月漏存,应在次月补存。
2.到期和过期支取:
存款到期,储户持存折到储蓄所取款时,应填写“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取款凭条”,凭印鉴支取的应加盖预留印鉴,连同存折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审查无误,记帐、登折,计算利息,其他手续比照活期储蓄存款的销户处理手续办理。以取款凭条和一联利息清单代借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定期储蓄存款——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户
借:应付利息——储蓄定期存款利息户
贷: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过期支取,按规定计算过期利息外,其他处理手续与到期支取相同。
3.提前支取: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处理手续办理,但不受理部分提前支取。
4.更换存折帐页时,比照活期储蓄存款更换存折、帐页的手续办理。
三、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
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是一次存入固定金额,一般1000元起存,存期分为一年、三年、五年。由储蓄所发给存单,分期支取固定本金,到期一次性支取利息的储蓄存款。
1.开户:
应由储户填写“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开户单”连同现金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审核开户单、清点现金无误后,填写“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作事后监督副本卡片帐,第二联存单,第三联作分户卡片帐。其他处理手续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办理。
2.到期支取:
储户按约定时间取款时,应填写“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取款凭条”,凭印鉴支取的,加盖预留印鉴,连同存单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审核无误后,在分户卡帐和存单的分次取款栏记录并结计余额,加盖个人名章,其他手续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处理手续办理。
3.提前支取:
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必须到约定的取本日支取本金,不得提前支取,如到支取日未取者,以后可随时支取。储户持存单及身份证明,要求全部提前支取本金时,仍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处理手续办理。
四、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是一次存入固定金额,一般5000元起存,存期分为一年、三年、五年,由储蓄所发给存款凭证,分次支取利息,到期归还本金的储蓄存款。
1.开户:
应由储户填写“存本取息定期存款储蓄开户单”,连同现金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审核开户单,清点现金无误后,填写“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单”一式三联,以第一联作事后监督副本卡片帐,第二联存单;第三联作分户卡片帐。如凭印鉴支取的应在第一、三联凭证上加盖预留印鉴,并在各联凭证上加盖“凭印鉴支取”戳记,其他手续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
款的处理手续办理。
2.支取利息:
储户按约定时间,持存单前来支取利息时(不得提前支取,如到取息日未取息,以后可随时支取,但不另计付利息),按应取利息金额填写“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取息凭条”,如凭印鉴支取,储户应在取息凭条上加盖预留印鉴,与存单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将存单和分户卡片帐进行核对,发给储户号牌,并在存单和分户卡片帐上记录支付利息金额,盖章后,一并交出纳员。
出纳员复核无误,分别在存单、凭条、卡片帐上加盖个人名章,取息凭条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根据取息凭条配款,连同存单、卡片帐交记帐员,取息凭条留存,代借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应付利息——储蓄定期存款利息户
贷: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记帐员验对存单、分户卡片帐、现金无误后,呼号核对,收回号牌,将现金和存单交储户。
3.支取本金:
存款到期储户支取本金时,如凭印鉴支取的,应在存单上加盖预留印鉴,记帐员审核无误后,以存单代替借方记帐凭证。储户要求提前支取本金,已付利息超过应付利息时,应将超支利息部分从本金中扣回。存本取息不办理部分提前支取。
其他手续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手续办理。
五、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
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是华侨、港澳台同胞由国外或港澳台地区汇入或携入的外币、外汇(包括黄金、白银)售给银行代为兑换所得人民币,存入的储蓄存款。
1.开户:
凭“外汇兑换证明”或“华侨证明书”在规定时间办理存储手续。办理时使用“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开户单”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并加盖“华侨储蓄”戳记,注明华侨储蓄利率。存款人要求凭印鉴或身份证明支取时,应在存单第一、三联预留印鉴或身份证件名称及号码;在各
联上加盖“凭印鉴支取”或“凭身份证件支取”戳记,存款到期,本息可一并转存。
2.到期、过期及提前支取:
存款到期、过期及提前支取手续及计算利息办法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处理手续办理。
六、整存整取、存本取息、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可办理定期存款到期约定转存或自动转存业务。
第十九条 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核算手续
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以下简称大额存单)是一种面向城乡个人的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转让的大额储蓄存款。
大额存单分为记名式和不记名式两种。记名式可以挂失,不记名式不能挂失。
一、大额存单的发售
1.不记名式大额存单的发售
发售时,由储户填写一联大额存单购买凭证与现金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根据购买凭证点收现金无误后,发给储户号牌,签开大额存单,加盖名章,连同购买凭证、现金一并交出纳员。
出纳员审查无误,分别加盖个人名章,在购买凭证上加盖“现金收讫”章,在大额存单上加盖业务公章后,将存单交记帐员,购买凭证留存。以购买凭证代替贷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贷: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不记名大额存单户
记帐员查对无误,呼号收回号牌,将存单交储户。
营业终了后,记帐员根据发售的面额和张数,汇总填制“有价单证”表外科目付出记帐凭证,登记“有价单证登记簿”,加盖名章后,送出纳员复核。
出纳员复核无误,盖章证明。会计分录:
付出:有价单证——不记名个人大额存单户
2.记名式大额存单的发售
发售时,根据储户填写的大额存单购买凭证,点收现金无误后,发给储户号牌。登记开销户登记簿,顺序编列帐号,将帐号记入购买凭证,签开记名式大额存单,加盖名单,将存单号码登记在购买凭证上,连同现金一并交出纳员。
出纳员审查无误,在购买凭证上加盖“现金收讫”章,在各联加盖个人名章、在存单上加盖业务公章后,将存单和卡片帐交记帐员,购买凭证留存。
记帐员审查无误,呼号收回号牌,将存单交储户,卡片帐留存。购买凭证代“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科目记帐凭证,副本卡片帐送事后监督部门。其他处理手续与以上“1”相同。
二、大额存单的转让
记名式大额存单转让时,必须到当地人民银行批准的机构办理转让鉴证。存单一经转让鉴证,所有权即归受让人。发售储蓄所根据鉴证机构的鉴证通知办理过户手续,在分户卡片帐上填写受让人的姓名、住址等内容、鉴证凭证作分户卡片帐附件。
三、大额存单的兑付
1.大额存单不办理提前支取,不分段计息,不计付逾期利息。记名式大额存单,必须到原发售机构兑付;不记名式大额存单原则上在原发售机构兑付。
2.兑付时,应认真审查。兑付记名式大额存单,应要求取款人提交身份证件,存单应与分户卡片帐核对相符。审核无误后,发给储户号牌,登记存单背书的有关取款栏目,销记“开销户登记簿”。根据存单所列期限、利率计算应付利息,填制“储蓄存款利息清单”一式二联,加盖名
章后一并交出纳员。
3.出纳员复核无误,分别加盖个人名章,在存单和利息清单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根据本息合计配款,连同分户卡片帐和利息清单一并交记帐员,存单留存。记帐员核对无误,呼号收回号牌,利息清单由储户签收后,一联连同现金交储户,一联交出纳员,分户卡片帐留存。以存
单和利息清单代借方记帐凭证。会计分录:
借:个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户
借:利息支出——定期存款利息支出户
或:应付利息——储蓄定期存款利息户
贷: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四、大额存单的挂失
记名式大额存单因遗失、被盗、毁灭申请挂失时,由储户填写“挂失申请书”一式三联,并交验身份证件。经审查无误,在卡片帐上注明“挂失止付”字样,抽出另行专夹保管。然后,在挂失申请书第二联上加盖业务公章,各联加盖名章后作如下处理:
第一联留存,据以登记挂失登记簿;
第二联交挂失人,到期凭以支取本息;
第三联送事后监督部门。
其他处理手续比照第二十五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住宅储蓄存款
一、整存整取住宅储蓄存款
办理存款时,由储户填写“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开户单”,与现金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审查凭证,点收现金无误后登记“开销户登记簿”,签发“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一式三联,在开户单、三联存单上加盖“住宅储蓄”戳记。
其他处理手续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处理手续办理。会计分录:
借:现金——储蓄所现金户
贷:住宅储蓄存款——整存整取住宅储蓄存款××户
二、零存整取住宅储蓄存款
开户时,由储户填写“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凭条”,与现金一并交记帐员。
记帐员审查凭证、点收现金无误后,登记“开销户登记簿”,记帐、签发“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折”,在存款凭条、存折、帐页上加盖“住宅储蓄”戳记。
其他续存、支取、计息等处理手续比照第十八条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处理手续办理。

第六章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与核算
第二十一条 储蓄存款计息的基本规定
一、各种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储蓄机构必须挂牌公告储蓄存款利率。挂牌公告的利率为年利率或月利率。年利率号为%,月利率号为‰,日利率为万分之,年、月、日利率可以互相换算: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月利率÷30=日利率
日利率×30=月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
日利率×360=年利率
二、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利息=累计积数×日利率
积数=存款余额×日数
三、各种储蓄存款计息起点:本金以元为计息起点,元以下不计息。利息余额计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四、除活期储蓄存款每年结息后,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多长,一律不计复息。
五、定期储蓄的存期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月末日为到期日。为了便于核算,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一律按30天、年按360天计算。
在计算实际存期时,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原则,即从存入日起息,算到支取日的前一天为止。如遇30日到期,31日支取,不算过期;但遇31日到期30日支取、或遇储蓄所法定节假日不营业,储户可在前一天办理支取或转存,均不算提前支取,但要审阅身份证件,并在存单上
加以说明。
六、各种储蓄存款(除活期储蓄存款外)计息办法以《条例》生效日(1993年3月1日)为界。条例《生效》日以前存入的,在原定存期内按原规定计息;《条例》生效日以后存入的按新《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种储蓄存款的计息规定及计息方法
一、活期储蓄存款
1.计息规定
(1)不论何时存入的活期储蓄存款,如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均以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未到结息日清户者,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算至清户前一天止。
(2)活期储蓄存款,以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计息年度,6月30日为结息日,7月1日将全部利息转入本金。不得提前结息或延期转帐。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
山东省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保障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发挥社会团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的学会、协会、联合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均应依照本办法申请登记。社会团体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
下列组织不在登记范围:
(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青联、侨联、台联、工商联等组织;
(二)国家财政拨款建立的基金会及各种专项基金管理组织;
(三)参加人员和活动范围均限于单位内部的组织。
第三条 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
第五条 社会团体依照核准登记的章程进行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二章 管理机关与职责
第六条 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其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的登记工作;
(二)依法对社会团体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受理社会团体的复议案件;
(四)开展有关社会团体工作的咨询服务;
(五)建立并管理社会团体档案;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部门是指主管其业务并具有资格审查能力的部门。业务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的,主要业务部门为业务主管部门。其职责是:
(一)负责对所属社会团体申请成立、变更和注销登记进行审查;
(二)处理所属被注销、撤销登记、取缔和命令解散的社会团体的善后事宜;
(三)负责所属社会团体的日常业务指导和管理;
(四)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对所属社会团体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 组建原则
第八条 组建社会团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有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业务上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负责人;
(三)会员不少于30人;
(四)有合法的经费来源或财产;
(五)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或联络地址;
(六)有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
(七)每年至少能组织一次集体性的业务活动。
组建社会团体法人,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还必须具有一定数额的注册资金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组建基金会还必须具有10万元以上人民币或者与其等值外汇的注册资金和必要的财务人员。
第九条 组建社会团体应执行国家制定的分类标准。
在同一行政区域、同一系统、同一行业内不得重复组建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非全省性社会团体不得冠以“山东”、“山东省”、“鲁”、“齐鲁”等字样。
第十条 限制组建校友会、同乡会、同学会等联谊性社会团体。
第十一条 不得组建以某一姓氏或以某一姓氏为主体组成的宗族性社会团体。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下(不含县)不得设立宗教性社会团体。
第十三条 社会团体一般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准在其会址以外的地区设立办事处或联络处。特殊需要设置的,须经原登记管理机关批准。
第十四条 社会团体设立与其宗旨相适应的实体机构,须经原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后,再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章 登记管理
第十五条 对社会团体实行分级登记管理体制:
(一)全省性的,由省登记管理机关管辖;
(二)市地内活动的,由市地登记管理机关管辖;
(三)县(市、区)内活动的及城市街道、乡镇以下区域活动的,由县(市、区)登记管理机关管辖;
(四)跨行政区域的,由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登记管理机关管辖。
天主教教区和基金会由省登记管理机关管辖。
第十六条 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经过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天主教教区经省宗教部门审查同意后,向省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基金会由其业务主管部门报经省人民银行审查同意后,向省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第十七条 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社会团体负责人签署的申请报告;
(二)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文件;
(三)社会团体的章程;
(四)副秘书长以上负责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及简历;
(五)办事机构地址或联络地址的证明;
(六)会员名册;
(七)资金信用证明。
成立宗教社会团体,还须提交经典、教义、教规和历史沿革等资料。
第十八条 社会团体的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
(二)宗旨及业务范围;
(三)活动地域;
(四)经费来源;
(五)组织机构;
(六)会员资格;
(七)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八)负责人产生的程序和职权范围;
(九)章程的修改程序;
(十)社会团体的终止程序;
(十一)其他必要事项。
第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自受理社会团体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答复。
第二十条 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发给《社会团体登记证》;其中具备法人条件的,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
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由登记管理机关在报刊上公告。
第二十一条 对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不服的,可在收到书面答复后10日内,向上一级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在接到复议申请书后3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二条 社会团体应凭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登记证书和开具的证明,按有关规定刻制印章和开立银行帐户。
社会团体的印章、印模和帐号必须报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启用。
第二十三条 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变更或者注销,须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原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申请变更登记:
(一)改变名称;
(二)变更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
(三)改变办事机构地址或者联络地址;
(四)业务主管部门变更;
(五)增减机构。
第二十五条 社会团体申请变更登记应提交社会团体登记证书、由负责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报告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文件。
第二十六条 社会团体申请注销登记应按《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收费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不得伪造、涂改、转让或出借。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遗失的,应当及时声明作废,并向原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补发。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实施下列监督:
(一)监督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监督社会团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登记手续;
(三)监督社会团体依照核准登记的章程进行活动。
第三十条 社会团体应按照《条例》等二十四条的规定于每年第一季度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年检报告和有关材料。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开展活动情况及社会效益估价;
(二)组织机构及其人员的变动情况;
(三)经费收支情况。
第三十一条 社会团体举行成立大会、换届选举会、年会和进行涉外活动等,应事先报告登记管理机关。
第三十二条 社会团体应将编辑出版的图书报刊及时报送原登记管理机关。
第三十三条 社会团体可以通过下列途径筹集活动经费:
(一)会费;
(二)有关部门的资助;
(三)协作单位提供的经费;
(四)国内外组织或个人的捐赠;
(五)技术资料或科研成果的有偿转让;
(六)举办展览、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有偿服务的收入。
收费标准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一切经费收支均须纳入财务管理,按规定合理使用。
第三十四条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物价、银行、教育、财税、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做好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对社会团体进行宣传报道时,新闻单位应查验社会团体登记证书。无社会团体登记证书的,不予宣传报道。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六条 社会团体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可分别给予以下处罚: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警告:
1.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2.涂改、转让、出借社会团体登记证书,未造成不良影响的;
3.不遵守年检、重大活动报告、图书报刊报送等制度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命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停止活动:
1.伪造、涂改、转让、出借社会团体登记证书,造成不良影响的;
2.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的;
3.违反本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从事活动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撤销登记或者依法取缔:
1.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盈利数额较大的;
2.违反本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从事活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
3.从事危害国家利益和其他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
第三十七条 未经核准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命令解散。
第三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的处罚,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社会团体主要负责人。
社会团体被依法撤销或取缔后,由登记管理机关公布。
第三十九条 社会团体对登记管理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在接到申请复议书之日后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不得徇私舞弊,违者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5月15日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06年第5号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1月1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40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主席 刘明康
二○○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保障客户及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
第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以下通称为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办具有电子银行性质的电子金融业务,适用本办法对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居民等客户提供电子银行服务,也可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跨境电子银行服务。
第五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合理规划、统一管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开展电子银行业务,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六条 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特性,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的责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第七条 中国银监会负责对电子银行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申请与变更

第八条 金融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当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向中国银监会申请或报告。
第九条 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正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在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前一年内,金融机构的主要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二) 制定了电子银行业务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电子银行安全策略,建立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
(三) 按照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规划和安全策略,建立了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的基础设施和系统,并对相关设施和系统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检测和业务测试;
(四) 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情况和业务运营设施与系统等,进行了符合监管要求的安全评估;
(五) 建立了明确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配备了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六) 中国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金融机构开办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上银行业务、手机银行业务等电子银行业务,除应具备第九条 所列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电子银行基础设施设备能够保障电子银行的正常运行;
(二) 电子银行系统具备必要的业务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客户适时业务处理的需要;
(三) 建立了有效的外部攻击侦测机制;
(四) 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处理服务器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五) 外资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处理服务器可以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境外。设置在境外时,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可以记录和保存业务交易数据的设施设备,能够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现场检查的要求,在出现法律纠纷时,能够满足中国司法机构调查取证的要求。
第十一条 外资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除应具备第九条 、第十条 所列条件外,还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有营业性机构,其所在国家(地区)监管当局具备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监管的法律框架和监管能力。
第十二条 金融机构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不同类型,分别适用审批制和报告制。
(一) 利用互联网等开放性网络或无线网络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利用掌上电脑等个人数据辅助设备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适用审批制;
(二) 利用境内或地区性电信网络、有线网络等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适用报告制;
(三) 利用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与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另有规定的遵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报告制。
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后,与其特定客户建立直接网络连接提供相关服务,属于电子银行日常服务,不属于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申请的类型。
第十三条 金融机构申请开办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之前,应先就拟申请的业务与中国银监会进行沟通,说明拟申请的电子银行业务系统和基础设施设计、建设方案,以及基本业务运营模式等,并根据沟通情况,对有关方案进行调整。
进行监管沟通后,金融机构应根据调整完善后的方案开展电子银行系统建设,并应在申请前完成对相关系统的内部测试工作。
内部测试对象仅限于金融机构内部人员、外包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和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扩展到一般客户。
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时,可以在一个申请报告中同时申请不同类型的电子银行业务,但在申请中应注明所申请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
第十五条 金融机构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提交以下文件、资料(一式三份):
(一) 由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申请报告;
(二) 拟申请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及拟开展的业务种类;
(三)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规划;
(四) 电子银行业务运营设施与技术系统介绍;
(五) 电子银行业务系统测试报告;
(六)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报告;
(七)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应急计划和业务连续性计划;
(八)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及相应的规章制度;
(九) 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以及主要负责人介绍;
(十) 申请单位联系人以及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箱等联系方式;
(十一) 中国银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十六条 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在收到金融机构的有关申请材料后,根据监管需要,要求商业银行补充材料时,应一次性将有关要求告知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要求,重新编制和装订申请材料,并更正材料递交日期。
第十七条 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在收到金融机构申请开办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完整申请材料3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金融机构在一份申请报告中申请了多个类型的电子银行业务时,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批准全部或部分电子银行业务类型的申请。
对于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未批准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金融机构可按有关规定重新申请。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开办适用于报告制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不需申请,但应参照第十五条 的有关规定,在开办电子银行业务之前1个月,将相关材料报送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
第二十条 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后,可以利用电子银行平台进行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宣传、销售,也可以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开发新的业务类型。
金融机构利用电子银行平台宣传有关银行产品或服务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管理规章的有关规定。利用电子银行平台销售有关银行产品或服务时,应认真分析选择适应电子银行销售的产品,不得利用电子银行销售需要对客户进行当面评估后才能销售的,或者需要客户当面确认才能销售的银行产品,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或变更电子银行业务类型,适用审批制或报告制。
第二十二条 金融机构增加或者变更以下电子银行业务类型,适用审批制:
(一) 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需要审批但金融机构尚未申请批准,并准备利用电子银行开办的;
(二) 金融机构将已获批准的业务应用于电子银行时,需要与证券业、保险业相关机构进行直接实时数据交换才能实施的;
(三) 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互联电子银行平台联合开展的;
(四) 提供跨境电子银行服务的。
第二十三条 金融机构增加或变更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应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送以下文件和资料(一式三份):
(一)由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增加或变更业务类型的申请;
(二)拟增加或变更业务类型的定义和操作流程;
(三)拟增加或变更业务类型的风险特征和防范措施;
(四)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五)申请单位联系人以及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箱等联系方式;
(六)中国银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二十四条 业务经营活动不受地域限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全国性金融机构),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增加、变更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应由其总行(公司)统一向中国银监会申请。
按照有关规定只能在某一城市或地区内从事业务经营活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地区性金融机构),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增加、变更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应由其法人机构向所在地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申请。
外资金融机构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增加、变更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应由其总行(公司)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报告行向中国银监会申请。
第二十五条 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在收到金融机构增加或变更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完整申请材料3个月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其他电子银行业务类型适用报告制,金融机构增加或变更时不需申请,但应在开办该业务类型前1个月内,参照第二十三条 的有关规定,将有关材料报送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
第二十七条 已经实现业务数据集中处理和系统整合(以下简称数据集中处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准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后,可以授权其分支机构开办部分或全部电子银行业务。其分支机构在开办相关业务之前,应向所在地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未实现数据集中处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如果其分支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系统独立于总部,该分支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按照地区性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情形管理,应持其总行授权文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申请或报告。其他分支机构只需持其总行授权文件,在开办相关业务之前,向所在地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外资金融机构获准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后,其境内分支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持其总行(公司)授权文件向所在地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八条 已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按计划决定终止全部电子银行服务或部分类型的电子银行服务时,应提前3个月就终止电子银行服务的原因及相关问题处置方案等,报告中国银监会,并同时予以公告。
金融机构按计划决定停办部分电子银行业务类型时,应于停办该业务前1个月内向中国银监会报告,并予以公告。
金融机构终止电子银行服务或停办部分业务类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处置方案。
第二十九条 金融机构终止电子银行服务或停办部分业务类型后,需要重新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者重新开展已停办的业务类型时,应按照相关规定重新申请或办理。
第三十条 金融机构因电子银行系统升级、调试等原因,需要按计划暂时停止电子银行服务的,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对客户的影响,并至少提前3天在其网站上予以公告。
受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影响非计划暂停电子银行服务,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超过4个小时或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超过8个小时的,金融机构应在暂停服务后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中国银监会,并应在事故处理基本结束后3日内,将事故原因、影响、补救措施及处理情况等,报告中国银监会。

第三章 风险管理

第三十一条 金融机构应当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纳入本机构风险管理的总体框架之中,并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运营特点,建立健全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和电子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三十二条 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具有清晰的管理架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内部授权控制机制,能够对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战略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实施有效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
第三十三条 金融机构针对传统业务风险制定的审慎性风险管理原则和措施等,同样适用于电子银行业务,但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环境和运行方式的变化,对原有风险管理制度、规则和程序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修正。
第三十四条 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根据本机构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情况,制订电子银行发展战略和可行的经营投资战略,对电子银行的经营进行持续性的综合效益分析,科学评估电子银行业务对金融机构总体风险的影响。
第三十五条 在制定电子银行发展战略时,金融机构应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三十六条 金融机构应当针对电子银行不同系统、风险设施、信息和其他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对电子银行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估分类,制定适当的安全策略,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各类安全控制措施应定期检查、测试,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保证安全措施的持续有效和及时更新。
第三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当保障电子银行运营设施设备,以及安全控制设施设备的安全,对电子银行的重要设施设备和数据,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一) 有形场所的物理安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对尚没有统一安全标准的有形场所的安全控制,金融机构应确保其制定的安全制度有效地覆盖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 以开放型网络为媒介的电子银行系统,应合理设置和使用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安全产品与技术,确保电子银行有足够的反攻击能力、防病毒能力和入侵防护能力;
(三) 对重要设施设备的接触、检查、维修和应急处理,应有明确的权限界定、责任划分和操作流程,并建立日志文件管理制度,如实记录并妥善保管相关记录;
(四) 对重要技术参数,应严格控制接触权限,并建立相应的技术参数调整与变更机制,并保证在更换关键人员后,能够有效防止有关技术参数的泄漏;
(五) 对电子银行管理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应实行轮岗和强制性休假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 金融机构应采用适当的加密技术和措施,保证电子交易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以及所传输交易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
金融机构采用的数据加密技术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性需要和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定期检查和评估所使用的加密技术和算法的强度,对加密方式进行适时调整。
第三十九条 金融机构应当与客户签订电子银行服务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在电子银行服务协议中,金融机构应向客户充分揭示利用电子银行进行交易可能面临的风险,金融机构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客户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风险的责任承担。
第四十条 金融机构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采用适当的技术,识别与验证使用电子银行服务客户的真实、有效身份,并应依照与客户签订的有关协议对客户作业权限、资金转移或交易限额等实施有效管理。
第四十一条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搜索、监测和处理假冒或有意设置类似于金融机构的电话、网站、短信号码等信息骗取客户资料的活动。
金融机构发现假冒电子银行的非法活动后,应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向中国银监会报告。同时,金融机构应及时在其网站、电话语音提示系统或短信平台上,提醒客户注意。
第四十二条 金融机构应尽可能使用统一的电子银行服务电话、域名、短信号码等,并应在与客户签订的协议中明确客户启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合法途径、意外事件的处理办法,以及联系方式等。
已实现数据集中处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网上银行类业务,总行(公司)与其分支机构应使用统一的域名;未实现数据集中处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网上银行类业务时,应由总行(公司)设置统一的接入站点,在其主页内设置其分支机构网站链接。
第四十三条 金融机构应建立电子银行入侵侦测与入侵保护系统,实时监控电子银行的运行情况,定期对电子银行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并建立对非法入侵的甄别、处理和报告机制。
第四十四条 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需要对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或电子认证时,应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金融机构使用第三方认证系统,应对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定期评估,保证有关认证安全可靠和具有公信力。
第四十五条 金融机构应定期评估可供客户使用的电子银行资源充足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线路接入通畅,保证客户对电子银行服务的可用性。
第四十六条 金融机构应制定电子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连续正常运营。
金融机构电子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应充分考虑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并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第四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制定电子银行应急计划和事故处理预案,并定期对这些计划和预案进行测试,以管理、控制和减少意外事件造成的危害。
第四十八条 金融机构应定期对电子银行关键设备和系统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检测情况。
第四十九条 金融机构应明确电子银行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的主要权限、职责和相互监督方式,有效隔离电子银行应用系统、验证系统、业务处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风险。
第五十条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审计。
第五十一条 金融机构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记录并妥善保存电子银行业务数据,电子银行业务数据的保存期限应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
第五十二条 金融机构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信息和隐私保护的规定。
第五十三条 金融机构应针对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制订多层次的培训计划,对电子银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持续培训。

第四章 数据交换与转移管理

第五十四条 电子银行业务的数据交换与转移,是指金融机构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利用电子银行平台与外部组织或机构相互交换电子银行业务信息和数据,或者将有关电子银行业务数据转移至外部组织或机构的活动。
第五十五条 金融机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可以与其他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建立电子银行系统数据交换机制,实现电子银行业务平台的直接连接,进行境内实时信息交换和跨行资金转移。
第五十六条 建立电子银行业务数据交换机制的金融机构,或者电子银行平台实现相互连接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联合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跨行间的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所有参加数据交换或电子银行平台连接的金融机构都应参加联合风险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并遵守联合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
联合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会议纪要和有关决议等,应抄报中国银监会。
第五十七条 金融机构根据业务发展或管理的需要,可以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交换或转移部分电子银行业务数据。
金融机构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交换或转移部分电子银行业务数据时,应签订数据交换(转移)用途与范围明确、管理职责清晰的书面协议,并明确各方的数据保密责任。
第五十八条 金融机构在确保电子银行业务数据安全并被恰当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向非金融机构转移部分电子银行业务数据。
(一)金融机构由于业务外包、系统测试(调试)、数据恢复与救援等为维护电子银行正常安全运营的需要而向非金融机构转移电子银行业务数据的,应当事先签订书面保密合同,并指派专人负责监督有关数据的使用、保管、传递和销毁;
(二)金融机构由于业务拓展、业务合作等需要向非金融机构转移电子银行业务数据的,除应签订书面保密合同和指定专人监督外,还应建立对数据接收方的定期检查制度,一旦发现数据接收方不当使用、保管或传递电子银行业务数据,应立即停止相关数据转移,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电子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金融机构不得向无业务往来的非金融机构转移电子银行业务数据,不得出售电子银行业务数据,不得损害客户权益利用电子银行业务数据谋取利益。
第五十九条 金融机构可以为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网上支付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网上支付平台时,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查合作对象,签订书面合作协议,建立有效监督机制,防范不法机构或人员利用电子银行支付平台从事违法资金转移或其他非法活动。
第六十条 外资金融机构因业务或管理需要确需向境外总行(公司)转移有关电子银行业务数据的,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并遵守有关数据交换和转移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 未经电子银行业务数据转出机构的允许,数据接收机构不得将有关电子银行业务数据向第三方转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章 业务外包管理

第六十二条 电子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电子银行部分系统的开发、建设,电子银行业务的部分服务与技术支持,电子银行系统的维护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工作,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承担的活动。
第六十三条 金融机构在进行电子银行业务外包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外包的原则和范围,认真分析和评估业务外包存在的潜在风险,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六十四条 金融机构在选择电子银行业务外包服务供应商时,应充分审查、评估外包服务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实际风险控制与责任承担能力,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
第六十五条 金融机构应当与外包服务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外包服务供应商的保密义务、保密责任。
第六十六条 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外包服务供应商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的影响,并将其纳入总体安全策略之中。
第六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建立完整的业务外包风险评估与监测程序,审慎管理业务外包产生的风险。
第六十八条 电子银行业务外包风险的管理应当符合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标准,并应建立针对电子银行业务外包风险的应急计划。
第六十九条 金融机构应与外包服务供应商建立有效的联络、沟通和信息交流机制,并应制定在意外情况下能够实现外包服务供应商顺利变更,保证外包服务不间断的应急预案。
第七十条 金融机构对电子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授权管理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的总体设计开发,以及其他涉及机密数据管理与传递环节的系统进行外包时,应经过金融机构董事会或者法人代表批准,并应在业务外包实施前向中国银监会报告。

第六章 跨境业务活动管理

第七十一条 电子银行的跨境业务活动,是指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利用境内的电子银行系统,向境外居民或企业提供的电子银行服务活动。
金融机构的境内客户在境外使用电子银行服务,不属于跨境业务活动。
第七十二条 金融机构提供跨境电子银行服务,除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外汇管理政策等规定外,还应遵守境外居民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
境外电子银行监管部门对跨境电子银行业务要求审批的,金融机构在提供跨境业务活动之前,应获得境外电子银行监管部门的批准。
第七十三条 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电子银行业务,除应按照第二章的有关规定向中国银监会申请外,还应当向中国银监会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一) 跨境电子银行服务的国家(地区),以及该国(地区)对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的法律规定;
(二) 跨境电子银行服务的主要对象及服务内容;
(三) 未来三年跨境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规模、客户规模的分析预测;
(四) 跨境电子银行业务法律与合规性分析。
第七十四条 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跨境电子银行服务,必须签订相关服务协议。
金融机构与客户的服务协议文本,应当使用中文和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或客户同意的其他国语言)两种文字,两种文字的文本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七十五条 中国银监会依法对电子银行业务实施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和安全监测,对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实施管理,并对电子银行的行业自律组织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十六条 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电子银行业务统计体系,并按照相关规定向中国银监会报送统计数据。
商业银行向中国银监会报送的电子银行业务统计数据、报送办法等,由中国银监会另行制定。
第七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定期对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与管理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应每年编制《电子银行年度评估报告》。
第七十八条 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年度评估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本年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计划与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对本年度电子银行发展状况的分析评价;
(二) 本年度电子银行业务经营效益的分析、比较与评价,以及主要业务收入和主要业务的服务价格;
(三)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状况的分析与评估,以及本年度电子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四) 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第七十九条 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年度评估报告》(一式两份)应于下一年度的3月底之前报送中国银监会。
第八十条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电子银行业务重大安全事故和风险事件的报告制度,并保持与监管部门的经常性沟通。
对于电子银行系统被恶意攻破并已出现客户或银行损失,电子银行被病毒感染并导致机密资料外泄,以及可能会引发其他金融机构电子银行系统风险的事件,金融机构应在事件发生后48小时内向中国银监会报告。
第八十一条 中国银监会根据监管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实施现场检查,也可以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电子银行业务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攻击测试等检查。
第八十二条 中国银监会对电子银行业务实施现场检查时,除应按照现场检查的有关规定组成检查组并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外,还应邀请被检查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介绍其电子银行系统架构、运营管理模式以及关键设备接触要求。
检查人员在实施现场检查过程中,应当遵守被检查机构电子银行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八十三条 金融机构的总行(公司),以及已实现数据集中处理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电子银行业务的现场检查,由中国银监会负责;未实现数据集中处理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以及地区性金融机构电子银行业务的现场检查,由所在地银监局负责。
第八十四条 中国银监会聘用外部专业机构对金融机构电子银行系统进行检查时,应与被委托机构签订书面合同和保密协议,明确规定被委托机构可以使用的技术手段和使用方式,并指派专人全程参与并监督外部机构的监测测试活动。
银监局与拟聘用的外部专业机构签订合同之前,应报请银监会批准。
第八十五条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是金融机构开办或持续经营电子银行业务的必要条件,也是金融机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与监管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应按照中国银监会的有关规定,定期对电子银行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并将其作为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十六条 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工作,应当由符合一定资质条件、具备相应评估能力的评估机构实施。
中国银监会负责制定评估机构开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的资质条件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的相关制度,并负责对评估机构参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的业务资质进行认定。
第八十七条 中国银监会对评估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资质的认定,不作为评估机构开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的必要条件。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开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如需中国银监会对其资质进行专业认定,应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办理。
第八十八条 金融机构聘请未经中国银监会认定的安全评估机构实施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时,应按照中国银监会制定的有关条件和标准选择评估机构,并应于签订评估协议前4周将拟聘用机构的有关情况报中国银监会。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金融机构在提供电子银行服务时,因电子银行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金融机构内部违规操作和其他非客户原因等造成损失的,金融机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因客户有意泄漏交易密码,或者未按照服务协议尽到应尽的安全防范与保密义务造成损失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服务协议的约定免于承担相应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十条 金融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者未经批准增加或变更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造成客户损失的,金融机构应承担全部责任。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由客户承担的责任除外。
第九十一条 金融机构已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尽到了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相应职责,但因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外包服务商失职等原因,造成客户损失的,由其他金融机构承担相应责任,但提供电子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有义务协助其客户处理有关事宜。
第九十二条 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但尚不构成违法违规,并导致电子银行系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中国银监会将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其安全隐患在短时间难以解决的,中国银监会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暂停批准增加新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
(二)责令金融机构限制发展新的电子银行客户;
(三)责令调整电子银行管理部门负责人。
第九十三条 金融机构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中国银监会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九章 附则

第九十四条 金融机构利用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提供电子银行业务,有相关业务管理规定的,遵照其规定,但网络安全、技术风险等管理应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没有相关业务规定的,遵照本办法。
第九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前,经监管部门批准已经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已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不需再行审批,但应于本办法实施后1个月内将已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开办时间、审批文件等相关材料报中国银监会。
本办法实施后,上述机构开办尚未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应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申请或报告。
第九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开办网上银行业务但尚未报批或已经申请但尚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金融机构,其开办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其他以互联网或无线网络为媒介的电子银行业务,应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本办法提交有关申请;已经递交申请材料的,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补充有关材料。
上述机构已经开办适用于报告制的电子银行业务,应于本办法实施后1个月内将已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开办时间等报中国银监会。
上述机构新开办其他电子银行业务,应遵照本办法的规定。
第九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未开办网上银行业务但已开办电话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于本办法实施后1个月内将已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开办时间等报中国银监会。
上述机构新开办其他电子银行业务,应遵照本办法的规定。
第九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九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